第(3/3)页 “既然太守如此多顾虑,依我之见,我等不如就暂时保持中立,静观其变,待局势明朗之时在做抉择好了。” 张谘一看,此人正是近来新投到他手下的门客娄圭娄子伯,便点了点头,略有头疼道: “我也有此打算,可是又担心得罪他们两方,到时不好交代” “此事倒也不难。” 娄圭谋划道: “伊阙乃京师南方之要冲,董卓绝不会长期坐视苏曜占领此地。” “我等只需尽快发兵伊阙,大张旗鼓,但暂且不亮明旗号,只是暗中联络两方。” “对朝廷的命令,我等只言大义,模糊目的,不承认也不否认,给他一种我们是站在朝廷一边的假象,让他放心进攻伊阙。” “而对冠军侯和卢公,我等应明确表达善意和支持,但同时放缓行军步伐,步步为营,也不急于加入战团。” “待那伊阙之战有个眉目,若冠军侯等人能抗住董卓的攻击,挫敌锐气,事有可为时我们便可加速进军,高举讨董大旗,行雪中送炭之举。” “若是苏曜抗不住董卓攻击,丢了伊阙,向南逃窜,咱们或将其擒获交予朝廷,或收缴其残兵,由太守接过讨董大局,到时不管如何抉择,主动都在太守掌中。” 张谘闻言,眼前一亮,他没想到这个刚刚投来不过月余的娄子伯竟有如此见地: “子伯妙计,咱们就按此办理。” “不过此计需前线将帅临机应变,不知咱们这南阳之地,又有谁可担此大任呢?” 没错,张谘并不打算亲自带兵。 虽然作为一方诸侯,如此大事不该假手他人。 但是张谘对自己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,文人出身的他对军事了解不多。 南阳本地情况他还没摸清楚,根本不是带兵出征的时机。 故而,这就需要一个可独挡一面的可靠之人率部前去了。 而说到这里,纲纪和娄圭几乎异口同声的报出了一个名字: “军司马文聘,可担此大任。”